网友推荐热播剧影库入口 ,青娱乐在线国产i小视频_BD韩语高清完整版

北林焦點

北林師生熱議全國兩會教育話題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我校師生第一時間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收看收聽兩會動態,認真學習政府工作報告,尤其對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高度關注、反響熱烈。


工學院黨委書記張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為教育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責任如山。我們必須認真領會國家戰略要求,結合學校“作風建設年”的工作主題,不斷提升學院發展力和改革力,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工科創新人才培養工作高質量閉環,在智能裝備、先進制造等領域深耕細作,讓更多教學成果、科研成果加速轉化,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北林工學力量。


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倪瀟瀟:2025年全國兩會勝利召開。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發展方向。材料學院將充分發揮青年科技人才的優勢,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聚焦新材料、綠色制造、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加強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和支持,搭建高水平科研平臺,鼓勵跨學科合作,激發創新活力;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雙碳”目標,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草學院教授庾強:近日,全國兩會勝利召開。《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印發,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令我倍感振奮。作為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我深感責任重大。我認為,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改革發展成就顯著,教育公平和質量不斷提升,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和路徑,令人對教育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未來,我將認真學習貫徹兩會精神,以實際行動投身教育強國建設,繼續深耕科研,努力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同時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為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凱:2025年全國兩會擘畫的教育強國藍圖,以及日前《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印發,都標志著我國教育事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作為高校環境領域科研工作者,在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實踐中,我將緊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需求,以學科交叉推動教育改革。一方面,通過推進數字化教育變革,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培養兼具生態理念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聚焦美麗中國建設、污染防治等國家重大戰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技術。未來,我將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主動對接“雙碳”目標,以科技創新支撐綠色發展,為培養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者和實現教育強國目標貢獻智慧與力量。


園林學院風景園林系教工黨支部書記、教授張云路:2025年全國兩會勝利開幕,作為一名學院基層教工黨支部書記,我倍感振奮。日前全國教育大會勝利召開彰顯了黨中央對教育的高度重視,為教育發展錨定了方向。近年來,教育領域改革發展成績亮眼,智慧教育平臺、產教融合等工作成果斐然。此次兩會我尤為關注教育話題,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教育的部署,給教育改革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我對教育強國建設充滿信心,今后工作中,我將以全國兩會精神為指引,把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立足“雙減”,全力提升學生創新能力與家國情懷,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理學院副教授武曉昱:沐浴著春日的暖陽,全國兩會在京勝利召開,李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振奮人心。當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科技創新不斷突破,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令人倍感振奮和鼓舞。作為一名高校數學教師,我深感基礎科學在推動科技發展中發揮的基石作用。在今后工作中,我將注重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教學內容的創新,策劃多樣化的數學實踐教學活動,探索跨學科的融合點,打造特色數學與生態文明課程體系。同時,重視思政引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與創新精神,全面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經濟管理學院國貿教工黨支部書記李芳芳:恰逢“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2025年全國兩會如期召開,吹響了教育強國建設的時代號角。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緊緊圍繞國家需求和群眾關切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只有將創新理念融入教學全過程,才能培養出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教育模式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作為高校教師,要積極擁抱科技發展,主動適應智能時代教育變革,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創新實踐,以實際行動踐行教育使命,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水土保持學院講師、教師支教團成員趙胤懋:全國兩會勝利召開,政府工作報告擘畫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極大鼓舞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信心。作為一名肩負邊疆支教重任的高校教師,我深感全國兩會教育話題的重要性。正如代表委員提出的“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路徑,我將致力于將AI技術引入初中課堂,并利用AI技術為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學習方案,從個人努力上打破教育資源的局限性,讓每個孩子享受到優質課堂。今后,我會繼續以實際行動貫徹兩會精神,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同時,希望國家持續加大對鄉村教師的培養和支持力度,推動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共同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教師支教團成員史宏月:全國兩會的召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尤其關注教育方面的政策和提法。近年來,我國在教育領域的改革取得了顯著成就。全國教育大會的召開,《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印發,為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的教育強國指明了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并在學科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讓我對持續深化教育改革發展,建設教育強國更加充滿信心。作為一名馬院的青年教師,我會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兩會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與教育教學能力,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王曉淑: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今年全國兩會為教育事業發展繼續注入了強勁動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頒布,既擘畫了未來十年教育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更彰顯了黨中央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定力。近年來,教育領域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的深刻變革,正是教育強國建設在基層的生動注腳。我將以全國兩會精神為指引,積極探索智慧教研模式,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新作為,以實際行動為建成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標貢獻力量。


外語學院英語筆譯專業2024級碩士研究生王咲涵: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教育、科技和人才,讓我感受到了國家對高素質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視。作為一名外語學習者,我深知語言是文化交流的橋梁,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紐帶。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們這一代人既是教育強國的受益者,更是建設者。我將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始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把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提升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合作貢獻力量。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2023級碩士研究生曹麗莎:李強總理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2024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果,令人自豪、催人奮進,更加堅定了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決心和信心。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必須踐行好大農業觀、大食物觀。作為一名食品專業研究生黨員,我深感使命在肩,要用實際行動夯實專業知識,錘煉過硬本領,將自身發展與國家所需緊密結合,投身“健康中國”建設,為新質食品資源的開發、食品智能制造體系的構建、食品產業的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專業2023級碩士研究生王維懿:2025年全國兩會如期召開,作為一名藝術設計學院的研究生,我特別關注到教育議題中關于美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這與藝術設計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不謀而合。在數字化與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藝術設計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新思維,還應融入生態設計理念,引導學生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兩會提出的教育公平政策也讓我深有感觸,美育資源的均衡分配至關重要,只有讓更多學生接觸藝術與設計,才能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為文化強國和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活力。


水土保持學院林業2024級碩士研究生李靜雯:我對全國兩會提出的“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深有感觸。作為全國高等綠色學府的學子,北林師生始終將關君蔚院士的“泥腿子”精神融入血脈。2024年,水土保持學院師生團隊深入延慶石峽村開展社會實踐,結合調研成果為當地生態修復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議。我們通過沉浸式生態研學,將“綠水青山”的種子播撒到更多人心中,我想這正是關先生“治山治水先治人”理念的生動實踐。新征程上,我們將聚焦國家戰略和重大需求,以科技創新賦能綠色發展,努力把精彩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國接續奮斗。


園林學院城市規劃專業2023級碩士研究生姬雨晴:全國兩會為國家發展錨定了奮進坐標,也為青年學子投身時代洪流指明了方向。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城鄉規劃作為推動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其科學性與前瞻性深刻影響著教育資源的優化布局與城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城鄉規劃專業的研究生,我們既要掌握空間規劃的技術邏輯,更應心懷“國之大者”,用規劃智慧為教育強國建設夯基壘臺。面向未來,我將結合國家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立足專業所學開展實踐探索,深入研究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沿理論,扎根田野開展實證調研,為教育強國與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規劃學科的智慧力量。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專業2023級碩士研究生劉若天: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近年來,我國不斷推行教育領域改革措施,加強教育事業發展,在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豐富的成就,此前全國教育大會的勝利召開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印發,都標志著新時代教育事業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過程中,作為新時代研究生,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以創新引領發展,提升研究成果轉化效能;弘揚科學家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提高人才質量,以實際行動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林學院梁希實驗班(林學與森保)21級本科生周景:作為一名當代林業青年,我對全國兩會中關于教育強國建設的內容深感振奮。《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要深化新農科建設,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這與我們專業的培養目標高度契合。梁希實驗班致力于培養具有雄厚林學基礎的創新型人才。專業依托森林培育、森林保護、森林生態學等核心課程,注重基礎學科與交叉學科的融合。在實踐教學中,通過綜合實習、課程設計等環節,我基本掌握了森林資源調查、林木遺傳育種等技術。在未來,我將以兩會精神為指引,努力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木材科學與工程22級本科生鄧子涵: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教育相關內容占了很重要部分,我感受到了國家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未來發展的持續重視,北林也對我們制定了與時俱進的培養方案。作為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我從課程學習中明白了如何用科技成果去推動木材產業發展,如何用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身為中加合作辦學班的一員,我深刻認識到人才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性。今后,我將通過國際視野去看待行業發展方向,與國際優秀木材產業國加強交流溝通,助力中國木材產業的國際化進程更上一層樓。


信息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大數據21級本科生周偉豪:《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措施,比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等,這些都是我們學生非常關心的問題。我相信,在國家的重視和支持下,我們的教育一定會越來越好。《綱要》特別強調要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作為新時代的學生,尤其是退役大學生士兵、學生黨員,我將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學好政治理論,發揮專業特長,利用好國家為我們提供的人才成長環境,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22級本科生賀嘉儀:身為一名保護學院的學生,我認為全國兩會中的教育議題與我緊密相連。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強調,《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印發,都讓我備受鼓舞,深感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日常學習里,我切實體會到教育改革成果。學院開設野外實踐課,讓我們得以深入自然,把生態知識用于實際,提升專業技能;行業專家進校園講座增多,拓寬了我們的視野,學院與科研機構、保護區合作也日益密切,為我們創造更多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未來,我會努力學習,成長成才,為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保護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