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推荐热播剧影库入口 ,青娱乐在线国产i小视频_BD韩语高清完整版

教學科研

經管學院青年教師在綜合能源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經管學院青年教師幸小云博士聯合西南財經大學、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等科研團隊,通過構建“宏觀-金融-環境”耦合的理論模型,分析碳稅和綠色信貸激勵政策的交互效應,探討了如何通過政策組合提高氣候政策推動綠色轉型的效率。研究成果以“On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climate policies: Insights from a stock-flow consistent model”為題,發表在綜合能源領域頂級期刊《Applied Energy》(中科院一區top,IF="11.2)上。


封面.png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我國積極履行國際承諾,推動可持續發展,做出“雙碳”目標這一重大戰略決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其中,碳定價和綠色金融等氣候政策是促進經濟低碳轉型的重要措施。然而,政策之間的相互作用既可能產生有意為之的效果,也可能潛在地產生無意為之的后果。因此,闡明碳稅和綠色金融政策的交互作用機制,分析政策協同對促進經濟低碳轉型的效果,揭示其對社會福利和財務風險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對于優化低碳經濟政策體系,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模型框架


針對上述問題,該研究構建了一個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將商業銀行作為信貸創造者和提供資金來源的關鍵主體。通過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研究發現,碳稅和綠色金融政策均能激勵經濟中綠色資本的積累,推動低碳轉型。當它們同時實施時,這一正向效應將會被增強。雖然轉型的過程帶來了更高的政府凈收入,但同時也伴隨著企業債務權益比上升,這說明銀行業可能會面臨違約風險。進一步分析表明,對綠色信貸發放補貼,不僅可以支持綠色轉型,還會對債務展期和社會福利產生積極影響,這表明政府需要積極干預以提高氣候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提出的框架為理解低碳轉型的政策困境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并對最優政策組合的設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本研究是我校經管學院凝練學科特色,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經管學院青年教師幸小云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張大永教授為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郭琨副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姬強研究員為共同作者。北京林業大學為該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該研究得到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ZD1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974159,72348003,72022020,71974181)等項目的支持。



多重政策工具的傳導渠道


綠色資本與棕色資本比率與綠色支持因子和碳稅率的依賴關系



圖片4.png


不同綠色補貼率下不良貸款率與綠色資本與棕色資本比率的依賴關系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626192400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