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全國首批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適用技術目錄,全國有31項技術入選。我校申報的“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關鍵技術”成功入選。

該技術由我校林學院張曉麗教授和水土保持學院查同剛、饒良懿教授研究團隊,與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研發。該技術成果授權發明專利10項,授權實用新型13項,發布標準6項,發表論文40余篇,發布工法6篇,登記軟著6項,出版專著1部。此外,該技術已在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內蒙古國電投霍林河露天煤礦生態修復規劃設計項目應用,顯著改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面貌,樹立了生態治理的國際典范,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我校將以此成功入選為契機,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立校之本、發展之基,充分發揮學科特色優勢,加強校企合作,促進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共同打造產學研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系統治理工程實施新模式,積極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北林力量。
據悉,本次技術申報經自主申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相關學會推薦及社會公示,專家綜合評薦,社會公示等程序,評薦形成了第一批31項創新適用技術名錄,涉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海洋生態修復、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修復、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石漠化、鹽堿化、水土流失)生態修復治理、土地整治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