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我校舉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與實踐高端論壇暨學習輔導報告會。校黨委書記王洪元,校黨委副書記謝學文,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濤,副校長鄒國輝,副校長程武出席報告會。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朱安東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郇慶治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云飛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高小升教授和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鞏前文教授分別作輔導報告。

王洪元為朱安東、郇慶治、張云飛和高小升頒發了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文明智庫研究員聘書。

謝學文主持報告會。他指出,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式提出5周年之際,舉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與實踐高端論壇暨學習輔導報告會”,是我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導廣大師生感悟思想偉力、凝聚奮進力量的重大舉措,是我校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強調,廣大干部教師和青年學生要通過輔導報告的學習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定不移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自覺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為建設美麗中國、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朱安東以“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歷史意義”為題,把中國式現代化置于世界歷史語境下加以考察,深入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原則,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只有資本主義制度才能實現現代化的妄言,為第三世界國家自主選擇發展道路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郇慶治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生態文明及其建設的話語體系”、“兩大話語體系的合流、張力和互鑒”三方面,闡明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理論”其實是“生態文明建設話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主題或語境下的再敘述。
張云飛圍繞“縣域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的模式選擇”這一主題,闡述了如何從縣域范圍的自然條件和地理方位出發,創造性貫徹和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因地制宜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縣域模式,推動實現生態化和現代化的統一。
高小升以“海外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回應和認知”為題,分析了海外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主要群體、主要關注點和視角,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積極應對中外話語錯位的問題,正確在國外主流媒體發聲,與海外學界開展對話,展示我國良好形象。
鞏前文從繪制生態涵養區自然資源“一張圖”、建立一套“兩山”理念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生態涵養區綠色發展指數,探素北京生態富民新模式等四個方面,介紹了我校在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京華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形成更多生動實踐中所做出的積極貢獻。
全校處級干部、掛職干部、科級干部培訓班學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參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