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我校牽頭承擔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東北重度退化森林生態修復技術與示范”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召開。我校校長安黎哲,項目咨詢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項目主管邵奕銘、李少斌出席會議。會議由科技處負責人主持。

安黎哲指出,我校作為“東北重度退化森林生態修復技術與示范”項目牽頭單位,將落實主體責任,為項目實施做好服務保障、管理與監督工作。他希望項目組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嚴格遵循研究計劃,按時按質完成研究任務,突破重度退化林生態修復的核心技術,為我國天然林保護修復貢獻北林智慧和力量。
邵奕銘從項目管理角度提出了具體要求。他強調,要進一步凝練科學問題,處理好課題間的邏輯關系,同時要確保技術路線、方法的可行性。牽頭單位要注重內控管理制度和規范化的組織實施,加強成果轉化,為生態恢復領域提供技術支撐。
項目負責人、我校林學院教授張春雨對項目整體實施方案進行了報告,各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課題具體實施方案和研究計劃。項目咨詢專家對實施方案進行了質詢,并就項目實施過程中各任務聯動推進、考核指標完成、重要時間節點把控及經費合規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中國林科院、中國科學院等的相關領域專家,項目承擔單位負責人、項目負責人、課題負責人、項目組骨干,及我校有關部門負責人等80余人參加了論證會。

據悉,該項目隸屬于“典型脆弱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點專項,執行期為4年,下設4個課題。由我校牽頭,聯合中國林科院林業所、東北林業大學、吉林省林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北華大學、遼寧省林科院、北京農學院等10家單位共同承擔。項目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預期突破基于景觀過程的空間格局整體優化、火干擾區生物多樣性提升、重度采伐區碳匯增加定向恢復、受損生態系統群落演替控制等關鍵技術,并在東北典型林區開展應用示范,為重度退化森林生態修復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